山东管理学院教务处
联系我们 English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修订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时间:2018-06-13  作者:   点击率:

各二级学院: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2015年我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我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依托工会,突出特色,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一学院一特色一品牌”具体战略部署,提高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学校决定开展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提出如下修订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等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贯彻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认真分析国家及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及岗位面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毕业要求,由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各本科专业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差异化、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同时,各专业要注重把握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能够支撑学校总体和各专业自身培养目标的要求。

 2.强化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优化知识、强化能力、内化素质,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衔接、比例协调、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着力加强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推动教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

3.因材施教,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空间,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次、分类型、分方向培养;坚持人才的“特色”培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学改革,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4.协同育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实务部门工会系统的合作,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引入企业和实务课程,推动教学紧贴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建立完整专业技能实训链条,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5.全程融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培养。积极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及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毕业学分,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修订重点

(一)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以立业教育为基础、立人教育为根本,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全局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明事理会沟通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各专业要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现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从总体上说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可就业的领域、人才的特色、人才的基本定位等。

2.毕业要求要进一步细化,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各专业要在分析社会和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说明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工程教育专业可以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确定毕业要求,其他专业可结合国家各类专业质量标准或认证要求确定毕业要求。

(二)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1.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养和道德文明水平、艺术文化和自然科学素养、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工具。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批优质通识核心课程,鼓励学识渊博,素养深厚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面向全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促使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文与理的交融、精深与广博的统一,促使学生身心全面成长、智商与情商同步提升。

2.思想政治类课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把学生平时思想素质表现纳入成绩评定。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学分比例,积极引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3.大学英语课程深化分类教学,增设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开设多样化的专项提高的特色外语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

4.大学体育课程深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设体育保健、体育创新课,将学生参与体育竞赛、课外锻炼纳入成绩考核。

5.计算机类课程要改革应用基础课教学内容,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设置多个方向的应用技术课程。

(三)进一步改革专业教育类课程

1.学科基础课程要逐步适应按专业大类培养的工作思路,由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和专业基础知识需要进行设置。同一学科大类的不同专业要设置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学科基础课程要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服务,按需设置,不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2.各专业要在原有认知实习基础上丰富内容,在第1-2学期灵活设置开课时间,加强学生学业指导,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和主动性。

3.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梳理整合专业课程,构建体现本专业特点,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5-7门,加强对课程的建设与指导,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4.原则上各学院同一学科要打通专业选修课,鼓励相近学科跨学院打通专业选修课,并拿出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对全校开放,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

(四)参考专业质量标准,对接专业评估认证

 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参考教育部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和各类专业评估认证的要求。要处理好突出特色与符合规范的关系,对各种规定不生搬硬套,在遵循基本理念,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彰显本专业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色。

(五)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

1.明确每门课程或培养环节的目标和作用,及其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任务,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等形式,引入优质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2.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推进探究式、案例式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学时,增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讨学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注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思想政治课教育同向同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上述改革内容要体现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

三、具体要求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在前期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并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专业剖析的基础上,对2017版进行调整。

(一)毕业学分

1.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分要求:人文、经管、艺术类本科专业毕业总学分不高于150学分,理工科专业不高于160学分。

2.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仅限于调整2019年及以后学期的课程。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收费,每个专业的毕业学分已经在物价局备案,每个专业先前制定的毕业总学分不能调整。

3.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只调整2019年及以后的夏季学期,其它原则上不动。

(二)夏季学期

夏季学期以打造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辅以课堂教学及国内外交流访学活动,各专业可根据教务处提出的学分要求(3学分/夏季学期)和开设内容框架内自行调整,重点要强化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各专业独立实训课程。各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教育实习、社会调研、项目创作、集中实践环节等必修的专业实训类课程。

2. 名师讲堂。由各二级学院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特色课程公开课。选取学科前沿或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由教授、名师授课,拓展学生知识面。

4. 基础类提高拓展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通识必修课设立的提高拓展课程,重点提高学生应用技能。

5. 竞赛集训班。根据学科特点设立的以学科竞赛辅导为主的小班式授课,以山东管理学院发布的A类学科竞赛为主,针对竞赛内容进行设计、制作与训练。

6. 国内外游学。申请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暑期学校课程进行学习,获取学分。

7. 辅修教学。为辅修第二学位学生而设立的专业类必修课程。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因国家专业类质量标准对于不同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要求不一致,各专业可根据国家专业类质量标准自行确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学分。

(四)集中实践课程学分

集中实践课程学分按周数计算,每周1学分,原则上1周不超过24学时。

(五)学科基础平台课

学科基础平台课不再设定经管类、人文类、艺术类统一要求,各专业可以根据国家专业类质量标准设定本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但应注意和开课学院协调好学科基础课开课学期、名称、学分和要求。

(六)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可分为春、秋滚动开课,相同课程可以跨年级、专业和学院进行选课,以便于重修、补选和转专业学生选课。

(七)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包括毕业总学分、各课程性质修读学分要求。毕业学分要求是入学教育、学生选课和毕业审核的依据,各专业务必认真计算核对,确保毕业学分要求准确、合理和可执行。毕业学分要求需要录入教务系统,便于学生查询和选课,一旦确定不能修改。

四、时间安排

请各专业务必6月 25日前修订完成,并将教学计划录入教务系统,以免影响下学期教学任务安排。6月30日将签字盖章纸质版和电子版人才培养方案交教务处。

联系人:代建军    联系电话:89636806

 

附件1 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格式

 

                       教务处

                           2018年6月13日

 

上一条:关于推荐2018年下半年教师进修助课的通知
下一条:2018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须知